北京,8月21日电(记者白剑峰)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消息,2022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7.78%,比2021年提高了2.38个百分点,继续呈现稳步提升态势。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持续增长。这一数据的提高反映出我国在促进公众健康意识、改善生活方式和加强健康教育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
居民健康素养是指个体在保持身体和心理健康方面所具备的知识、技能和行为。它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饮食习惯、运动锻炼、心理调适等。良好的健康素养有助于预防疾病、延缓衰老,并提高生活质量。
据相关专家介绍,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提高离不开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政府加大了对健康教育的投入,推动了全民健康素养的提升。同时,社会各界也积极参与到健康促进活动中,为居民提供更多的健康知识和服务。
然而,尽管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有所提高,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首先,部分地区和人群的健康素养水平相对较低,需要加强相关工作。其次,在信息时代背景下,虚假、夸大和不准确的健康信息泛滥成灾,给公众带来困惑和误导。因此,在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对信息真实性和可信度的审查。
未来,我国将继续加大对居民健康素养的培训和宣传力度,并通过建立更加完善的监管机制来规范健康市场。同时,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到公共卫生事业中来,共同推动全民健康素养水平的提高。
总之,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持续稳步提升,这是多方共同努力的结果。然而,我们仍需面对一些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和信息监管工作。只有通过持续的努力,才能让更多的人享受到健康带来的福祉。